- 1
- 2
- 3
我國的化工行業一直穩步發展著,各行業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我國化工行業的過程安全標準的制訂以及執行理念都比較落后,大家都知道化工行業安全很重要,所以這種現狀很是令人擔憂。
在9月5日介紹的第一屆中國國際化工過程安全研討會上,專家們一致認為:過程安全標準是保障企業安全生產的重要技術規范,也是政府監督管理的重要依據。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過程安全標準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這是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進行中外過程安全標準差異性研究十分重要。而石化企業火災爆炸危險系數高,應該是對標工作的重點行業之一。
化工過程安全旨在預防和控制石油、化工等危化品行業的火災、爆炸和泄漏等事故,它涵蓋一個工程或系統生命周期的全過程,包括設計、管理、運行、儲存和運輸、廢棄物處置等環節。
萊茵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大中華區工業服務處供應鏈及完整性服務部總經理高鴻鈞介紹說,目前國內的過程安全管理相關政策、法規及標準主要為《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化工企業安全管理規定》、《化工企業工藝安全管理實施導則》、《石油天然氣加工工藝危害管理》、《危險化學品“十二五”發展布局規劃》等。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安全環保與節能技術中心主任趙東風表示,我國的過程安全標準缺乏整體性、科學性規劃。首先,我國的過程安全領域尚存在一些標準空白,因此,標準比對過程中應對中國目前的過程安全標準進行全面性分析,以明確我國目前過程安全標準體系中尚缺少的部分,同時通過比對得到可借鑒的標準;其次,我國過程安全標準政出多門,多個部門都涉及過程安全標準的發布,但部門之間又缺乏全面的溝通,導致標準內容矛盾、交叉,法規標準的全面性、系統性和協調性不強。而相對來說,國外先進國家過程安全標準的制定則往往更為有序,系統性較強。“因此,開展中外過程安全標準差異性研究意義重大。”他說。
此外,國家安監總局在8月發布了《關于加強化工過程安全管理的指導意見》,也明確提出要借鑒國際化工過程安全管理先進理念,充分發揮后發優勢,積極學習國外先進技術與經驗,指導我國化工企業加快建立科學的現代化工企業安全管理體系,不斷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至于開展中外過程安全標準對比應選擇哪些國家作為對比對象,專家們認為,美國、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挪威等國家是首要參考對象,因為美國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標準體系,被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直接采用;英、法、德等老牌工業國家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過程安全標準,值得借鑒;荷蘭和挪威兩國的海洋工業發達,以海上平臺安全為基礎的定量風險評估技術一直處于較高水平,相關方面的過程安全標準也具有廣泛的借鑒意義。
專家們同時指出,在對上述國家標準進行對比時,不能只限于國家政府層面的標準,而是該國全面的過程安全標準體系,包括政府層面的法規標準、地方地區的法規標準、相關行業協會的各種標準、大型企業的企業標準等。
趙東風還以石化裝置安全間距設計方法為例,對我國標準GB50160和國外標準APIRP2001進行了對比。對比結果顯示,國外標準建立和執行理念有利于促進企業提升自主安全意識,而我國標準不利于企業自主安全意識的培養,不利于企業安全文化的形成;國外標準之間相互支撐、補充關系明確,不易發生重復、沖突及矛盾的情況,我國標準反之。
“目前中外標準均以指令性的安全間距表為主要依據,但國外標準已明確了基于事故后果進行安全間距設計的思路,但相關方法需要進一步的系統化和全行業推廣。建議我國的過程安全標準在國外標準現有‘基于事故后果的安全間距設計方法’基礎上開發更為完善的安全間距設計方法。”趙東風說。